关于美育工作的讨论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什么是美育?”
问题很直接,但很重要,很值得说⼀说。
要说清“美育”,⾸先得说说“美”。
对美的追求是⼈的天性。1955年,在陕⻄⻄安市半坡,出⼟了⼈⾯⻥纹彩陶盆,盆中的⼈⾯⻥纹图案,构图⾃由,极富动感,简洁且充满奇幻⾊彩,这是约6000年前,⼈们对美的追求。⾛进河南博物院,你会看到⼀根⻣笛——贾湖⻣笛,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先⼈就曾⽤这样的⻣笛吹奏出美妙的七声⾳阶。1933年,⼈们发掘在北京周⼝店的⼭顶洞⼈遗址,与⼈类化⽯⼀起出⼟的除了⽯器、⻣⻆器外,还有穿孔饰物,有兽⽛﹑海蚶壳﹑⼩⽯珠﹑⼩⽯坠等,这也是⼈们对美的追求,⽽那时距今⼤约三万年……
⼈对美的追求并不是只限于视觉、听觉、触觉,⼈们也⽤美的视⻆理解⼈类社会⽣活。《论语》中说:“礼之⽤,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和谐的社会秩序是美。
⼈们还⽤美的视⻆审视⼈。有⼀句话,⼤家⼀定是⽿熟能详的:“智者乐⽔,仁者乐⼭。”这句话既是孔⼦从道德⻆度来欣赏⼭⽔,也是从⾃然审美的⻆度来描述⼈的理想⼈格和精神境界。
所以,“美”与“漂亮”不划等号,其涵义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来说说“美育”了。
“什么是美育?”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灵教育,不仅能提升⼈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的情感、趣味、⽓质、胸襟,激励⼈的精神,温润⼈的⼼灵。
所以,美育,不是单纯的专业技能训练,不是单纯追求能画⼀幅画,弹⼀⾸曲,写⼀篇⽂。美育当然包括这些,却不⽌于这些,美育在美的技能之上有超越了功利的、更贴近⼈性的视野与追求。蔡元培先⽣说:“我们提倡美育,便是使⼈类能在⾳乐、雕刻、图画、⽂学⾥⼜找⻅他们遗失了的情感。我们每每在听了⼀⽀歌,看了⼀张画、⼀件雕刻,或是读了⼀⾸诗、⼀篇⽂章以后,常会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会变得更温柔,眼前的对象会变得更甜蜜,似乎觉得⾃身在这个世界上有⼀种伟⼤的使命。这种使命不仅仅是使⼈⼈要有饭吃,有⾐裳穿,有房⼦住,他同时还要使⼈⼈能在保持⽣存以外,还能去享受⼈⽣。知道了享受⼈⽣的乐趣,同时更知道了⼈⽣的可爱,⼈与⼈的感情便不期然⽽然地更加浓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