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中国网,美育教育,美育高兵,中国美育网
公众号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美育基地 » 正文

真正制约美育的是“唯分数论”的教育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15  浏览次数:27628
核心提示:  继教育部近几年颁布一系列关于艺术教育的文件后,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又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保障学校

  继教育部近几年颁布一系列关于艺术教育的文件后,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又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等构想。“美育”比“艺术教育”的提法更科学、更全面,它不仅涵盖了“艺术教育”,而且还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门学科以及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直以来,说到艺术教育和美育,一些执行不力的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总是用“师资”、“设备”等“硬件”缺乏为由来搪塞。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美育的开展,但这些其实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而且,除了艺术教育,各学科的教学都应该包含美育的内容。事实上,真正制约着美育活动开展的,首先并不是“硬件”问题,而是以升学为全部目的的教育观,以及由此衍生的唯分数的评价方式。

  比如艺术课程,美术、美术、书法等都不属于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成了“副课”,学校安排这些课程的任课教师时往往是随机搭配,根本不考虑教师能否胜任,或者直接分配给“主课”教师任其自由支配。毕业年级,往往干脆取消,由名存实亡变为名实俱亡。又如“主课”,以语文为例。语文中无处不在的美育内涵恐怕是无须论证的了,但现在的教育教学管理却奉行“不考的不教”和“考点教学”,“不考的不教”已经把语文课中丰富的美育蕴涵排斥在外了,再把一首古诗、一篇小说“解构”成一串具体的“考点”进行机械操练,“美”还能栖身何处呢?

  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是人的一种精神素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特质,它能够从根本上支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但它无法用一个具体的“分数”来定量和定性。可目前我们的教育管理和评价完全是“数字化”的。学校按分数给学生排名、分类,用分数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并决定所有利益分配,甚至他们的去留;教育管理部门用分数考核、奖惩学校和教师,还常常祭出“末位淘汰制”的杀手锏;家庭只关注自家孩子考试的分数和排名;社会对学校教育只以分数论成败并一年比一年更变态地炒作“状元”……

  因此,要真正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的美育工作,就必须改变目前“唯分数论”的教育目标追求以及教育管理和评价方法。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网站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