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一种综合的育人活动,是对人的整体性教育,关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美育是在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基础上的人格教育。
“人们的文艺鉴赏水平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高,一些人心中充斥着无知的欲望和金钱崇拜,这就更显出美育的重要性”,在近期召开的《中国美育年鉴·2012》出版座谈会上,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长汝信表示,人要全面发展,必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
多重因素制约高校美育工作
中国美育网主编认为,美育是一种综合的育人活动,是对人的整体性教育,关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美育是在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基础上的人格教育。
记者对广东部分高校进行了随机采访,受访学生大都将“美学教育”等同于“美术学教育”,将“审美教育”等同于“艺术学教育”,部分学生更认为“美育”是美术学或者艺术学专业的课程,坦言自己“没有修也没必要修这种课程”。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罗筠筠对记者说,近年来我国高校美育形势不容乐观。美育在高校的具体实施还很薄弱,在认识上具有片面性。她举例说:“比如艺术类的社团活动,由于就业压力,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专业课程学习和其他培训活动上,再加之艺术活动的场地很难寻觅,所以参加的人数也很少。”
当前,我国高校美育工作总体上缺乏具体的实施目标和保障体系。据李田介绍,由于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考查标准等细则,导致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等都无从谈起。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烟台大学美育研究所所长于文书表示,当前大多数高校没有建立专职的审美教育机构、人才队伍以及实施计划,这直接导致美育工作仅停留在口号上,无法落到实处。
大学生过激行为增多与美育缺失直接相关
美育缺失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自杀已经取代突发疾病和交通意外,成为大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美学专家分析认为,美育缺失是造成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大学教育中,由于对工具理性的过度强调和审美教育的缺失,致使一些学生审美感受能力迟钝,创造性思维较差,呈现出综合素质欠缺的“单面人”症状。“如果这一问题不被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于文书认为,现在大学生频频出现自杀等过激行为,与美育缺失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