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蔡元培
书声琅琅的校园里
不仅有语数外、史地生
也有余音绕梁的歌声、吴带当风的丹青
更有着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随着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发展
科学城各学校也在进一步强化美育功能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让孩子们在“美”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大学城第二小学校
建设墨韵书香校园
2006年9月起,学校开始开设每周一节书法课,班主任坚持每天中午辅导学生进行20分钟书法练习,书法进入全面普及阶段。
2010年学校书法教育特色逐步凸显,建构起“书香”文化体系。2017年学校开展书法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着力构建书法教育课程体系,开展书法教育课程建设。
康居西城小学校
书香怡人,启智铸魂
学校坚持“以爱育爱,启智铸魂”的办学理念,把书法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项目。
学校每个年级均开设书法课,利用周一书法社团活动、周六乡村少年宫活动对书法爱好者进行指导。共开设4个书法兴趣班,200余名书法特长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特色发展。
自2015年以来,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书法比赛,师生荣获国际级奖项19人次,全国奖项50人次,市级奖项158人次区级奖项500余人次。2015年学校成功创建“重庆市书法实验学校”,2017年晋升为“重庆市书法特色学校”。
大学城人民小学校
陶韵入心,美育沁人
学校从2016年开始打造陶艺专业教室,开设每班间周一次的陶艺课,陶艺课程已融入大人小办学体系中。
2018年,学校“古瓷今艺”陶艺课程被评为区级精品特色课程。今年,在2020“湖北景盛杯”师生陶艺作品创作赛中,28名师生获奖,学校也再次荣获团体总分一等奖。大学城人民小学将继续着力构建陶艺课程体系,达到“古为今用,创响未来”的目的。
树人思贤小学校
让艺术植根校园
树人思贤小学大力推进以培养学生个性为主的艺术教育,建构了“1+N”艺体课程框架。“1”即国家课程音乐、体育、美术,“N”即拓展出来的40余种全员必修和选修课程。音乐课程在低段增设形体课程、中段增设葫芦丝课程、高段增设古琴课程;辅以合唱、舞蹈、管乐等选修项目,构建“多彩音乐”空间;美术课程,全员普及版画,辅以蜡染、彩绘、陶艺等小作坊,构建“创意美术”空间。
驿都实验学校
传承川剧,立德树人
驿都实验学校位于“川剧之乡”白市驿镇,学校把川剧作为学校特色进行打造,在1-7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川剧课,真正让学生学川剧、唱川剧、演川剧。学校还与重庆市川剧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将优秀学生送出去,解决孩子们继续学习的后顾之忧。
自2012年来,学校先后编排了《小萝卜头》、《变脸》、《滚灯》等经典剧目,获奖累累。2020年川剧“小萝卜头——狱中梦蝶”第二十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荟萃”原创类小梅花集体节目称号。
西永第一小学校
风琴声声满童年
学校将口风琴特色美育教育纳入学校重要工作计划,每节音乐课、每周、每学期、每学年,乃至假期,口风琴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周三、周四早上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校园门厅处的“心动小舞台”进行口风琴展示,每周四大课间活动开展口风琴韵律操活动。
西永第一小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学校美育研究基地”、“ 重庆市艺术项目特色学校”、“重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口风琴特色项目示范学校”。
走马小学校
驿路故事伴成长
走马小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民间故事重庆市教育传承基地学校,依托民间文化教育特色,学校为每个班每周安排一节民间文化校本课程,自编民间文化教育教材——《黄葛树下是我家》。全校师生搜集民间故事2800余个,民间歌谣2900多首,民间谚语3200余条,经过数年的努力,构建了民间文化课程体系。徜徉在走马小学校园里,自然而然地就能感受到那浓浓的民间文化氛围,感受到“走马正道志高远”带来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影响力。
大学城树人小学
美好语言,艺术“浔声”
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语言艺术”,并组建语言校级训练队“浔声社”。浔声社的学生先后参加区级“中华魂演讲比赛”等、市级“红领巾小主持人大赛”等、国家级“少年中国说”等比赛,获得一等奖数名。
为培育学生鉴赏、创造语言美的能力,学校为学生购入寻声朗读亭,建立浔声广播站,利用专业设备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走进“重庆音乐广播”参与节目录制及“书香重庆”等相关活动,展示大学城树人小区学生语言风采,凸显学校美育特色。
美育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
是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必经之途
随着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
科学城学校也正在加快全面人才培养的脚步
为这座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教育体系